学院概况 | 机构设置 | 人才师资 | 教育教学 | 学科建设 | 科研创作 | 招生就业 | 合作交流 | 校园生活 
 
  首页/ 安全教育/财产安全/正文
  首页 
  机构设置 
  政策法规 
  工作动态 
  安全教育 
  失物招领 
  下载专区 
 
 
公共场所防盗提示
 

公共场所防盗提示

一、在图书馆、自习室怎样防盗

    1、严格遵守图书馆、自习室的规章制度。现在各高校图书馆都制定有内部规定或专门的防盗制度(如财物保管制度等),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,有利于保持图书馆的有序、整洁,对于预防盗窃也有着重要的作用。

    2、衣服不能随意搭在椅子上,特别是装有现金或贵重物品时,更加应该注意,以防盗贼顺手牵羊。

    3、在公共阅览室里,切不可将贵重物品、现金随意放在桌上和椅子上,要做到现金、贵重物品不离身。

    4、需暂时离开时,应将现金、贵重物品带走或交代同伴代管,且离开的时间不宜过长。

    5、不可用书、衣服等物品“占位”。这种行为是缺乏公德的,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。因这种行为而发生的盗窃案在图书馆、自习室被盗的案件中占了很大比重。

二、在体育场所怎样防盗

    1、尽可能不携带过多现金、贵重物品。这样做可以避免和减少损失。

    2、有保管处的,应将物品交由保管处保管,若无保管处,则应集中置于显眼处由专人看管或轮流看管,不能随意乱放。

    3、对形迹可疑的人应提高警惕。对于那些东张西望或只注意别人物品或在物品周围徘徊的人,要特别注意,必要时可上前询问,但态度应热情。

    4、离开前应清点物品。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物品遗漏,还可在物品被盗或者丢失时,能及时报告保卫部门,有利于保卫部门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围堵,捉获盗贼,找回被盗物品。

三、在食堂怎样防盗

    1、排队(特别是加卡)时,应注意周边环境,提高警惕。背着背囊、书包的同学尤其应注意身后的变化,以防有人混水摸鱼。

    2、随身物品不能随意置于身旁、身后,离开时应把物品带走。

    3、饭卡不能随手置于桌上。

    4、若发现饭卡丢失,应立即到食堂挂失。

四、逛街购物时怎样防盗

    1、尽量少带现金,不要露财。

    2、不要将背包和手袋背在背后,也不要把钱放在后裤兜中。

    3、试衣时,一定要将背包和手袋交同伴照管或随时掌控在自己手中。

    4、在超市购物时,不要将包或衣物放在手推车或篮子里,以防不注意时被拎包。

    5、在外就餐时,将背包和手袋放在自己能照看得到的地方。

    6、遇到热闹,不要光看热闹而疏忽自己的钱物。

    7、避开老“粘”在身边的陌生人,如果在街上不小心被人撞了一下,要及时查看钱物。

五、在公交车上怎样防盗

    1、不要挤在车门口,注意碰撞你的人及周围紧贴你的人。

    2、坐在双人座上,要注意同座位或后面人的第三只手

    3、对一些手持衣服、报纸、杂志等物品的人多加留意,防止在这些东西遮掩下的盗窃行为。

    4、车厢内最好一只手扶横杆,另一只手注意保护好随身携带的提包或背包。

    5、备好坐车的零钱,尽量不要在公共场所翻钱包,以免引起扒手的主意,尾随作案。

六、银行存取钱时怎样防盗

    1、最好能与人同去,一个人在柜台前办理存取钱手续,其他人在后面照应。

    2、取钱时,遇到不明白的事情,应向银行人员询问,尽量避免与周围的陌生人搭讪。

    3、输入密码时,要用手臂等部位挡住其他人的视线。

七、在旅途中怎样防盗

    1、钱分两处放。随时需要用的小额现金放在取用方便的外衣兜里,大额现金放在贴身的隐秘之处。

    2、旅途中不要与新结识的伙伴谈起与钱有关的事情。

    3、睡觉时要把装钱的包放在妥善之处,如放在身下、枕于脑后等等。

    4、夏天坐火车或者汽车时,不要把包放在离车窗很近的地方。因为夏天的车窗往往开着,当车停靠车站时,窗外的人很容易顺手牵羊把包偷走。

七、发生盗窃案件的应对办法

    一旦发生盗窃案件,同学们一定要冷静应对,并做到:

    (1)立即报告学校保卫处(26241722)或拨打“110”报警,同时封锁和保护现场,不准任何人进入。不得翻动现场的物品,切不可急急忙忙地去查看自己的物品是否丢失。这对公安人员准确分析、正确判断侦察范围和收集罪证,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    (2)发现嫌疑人,立即拨打学校保卫处电话(26241722),同时组织同学进行跟踪,协助赶来的保卫干部、保安或民警进行捉拿。

    (3)配合调查,实事求是地回答公安部门和保卫人员提出的问题,积极主动地提供线索,不得隐瞒情况不报。学院保卫处和公安机关有义务、有责任为提供情况的同学保密。

    (4)如果发现存折被窃,应当尽快到银行挂失。

 

关闭窗口
 
 
 
 

All Content Copyright 天津美术学院版权所有
津备05013602号-1 津教备0059号